暴跌投资记我后的盘手的操市场思考

作为一名在金融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,今天这场突如其来的暴跌让我想起了2018年的熊市。说实话,这种行情最考验投资者的心理素质。我见过太多人在这种时候做出错误决策,最终黯然离场。
行情回顾:暴风雨来得太快
今天醒来一看行情,BTC就像坐过山车一样,从43800美元直线下坠到40500美元附近,让人猝不及防。我记得当时正在喝咖啡,差点没把杯子摔了。不过作为老手,我倒是觉得这种急跌比阴跌好处理得多。就像去年5月那次闪崩,急跌往往意味着短期超卖,反而给聪明资金创造了入场机会。
仔细观察4小时图,BTC在MA120均线40500美元附近获得了强力支撑。这让我想起一个有趣的现象:在牛市中,急跌往往伴随着快速的反弹。今天的成交量特征也很典型,虽然放量下跌,但长下影线说明有大量资金在低位承接。我的经验是,这种情况下,行情很可能会向MA30均线发起反攻。
操作建议:保持冷静,抓住机会
对于BTC,我建议投资者保持冷静。41000美元是个关键支撑位,只要不跌破,完全可以考虑逢低布局。记住2020年3月那次暴跌后的教训:恐慌性抛售往往让你错失最佳的买入机会。
ETH的情况也类似,2150美元这个位置很关键。我注意到ETH/BTC汇率已经有所企稳,这是个好兆头。从技术指标来看,严重的超卖意味着反弹随时可能到来。我建议在2200美元附近可以适当加仓,但一定要设好止损。
山寨币观察:危中有机
ORDI的表现让我有点意外。在大盘暴跌时,它居然守住了44美元的关键支撑。这让我想起去年某个山寨币的走势。但要注意的是,如果反弹不能突破62美元,后市可能会比较艰难。建议短线投资者重点关注55美元这个位置。
OP则展现出不一样的强势。12月7日那根放量大阳线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。从技术面看,2.3美元的突破应该不是问题。我甚至认为,只要不跌破1.9美元,这波上涨很可能会挑战2.8美元的前高。
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:投资最重要的不是预测有多准,而是对风险的把控。建议每位投资者都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来制定策略。记住,市场永远有机会,但本金只有一次。
相关文章
- 大家有没有发现最近加密货币市场波动明显加剧?作为一个经历过好几轮牛熊的老韭菜,我特别想分享一下对几个重点币种的观察。记得2018年那会儿,我就是因为没及时止损才栽了大跟头,所以现在格外注重技术面的关键点位。AVAX:反弹乏力,空头机会显现AVAX这走势看着就让人揪心。昨天刚跌破三角形态后,在22.23美元这个位置勉强撑住了,但反弹到23.6美元就明显后劲不足。这不就是典型的"病去如抽丝"吗?要我说...2025-10-05
羊毛党的末日?Hyperliquid用真金白银重新定义加密商业逻辑
说实话,作为一个在加密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,看到Hyperliquid这波操作我都惊呆了。还记得两年前大家都在Galaxy上刷空投的日子吗?那些靠做任务领糖果的项目现在看起来简直像上个世纪的产物。一场完美的商业逆袭让我们看看Hyperliquid交出的成绩单:市场份额从可怜的0.3%飙升至66%——这个数字让人想起特斯拉当年颠覆传统汽车行业的场景。最让我震惊的是他们的交易量增长曲线:2023年2...2025-10-05预见未来的人:Circle创始人Jeremy Allaire如何三次改变世界
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,总有那么几个独具慧眼的预言家,他们总能在众人还没反应过来时,就准确抓住时代的脉搏。Jeremy Allaire就是这样一个传奇人物——他就像一个在技术创新领域屡中彩票的天才,而且每次都押对了全副身家。第一次预言:互联网的黎明1990年,当大多数人对"互联网"这个词还一脸茫然时,明尼苏达大学宿舍里那个盯着电脑屏幕的大二学生突然意识到:这东西要改变世界了。我常想,在那个连网景浏览器...2025-10-05- 最近的市场真是让人捏一把汗。比特币在11.5万到11.8万美元这个支撑区间反复拉锯,多头和空头的博弈已经到了白热化程度。说实话,看着那些杠杆交易者一天之内就被清算了10多亿美元,作为老韭菜的我也不禁感叹市场的残酷。美联储的降息"胡萝卜":市场在期待什么?川普最近的动作频频,先是传出要缩减美联储主席人选名单,又要出台新的药品和芯片关税政策。这让我想起了2018年的贸易战,那时候的市场可比现在疯狂多了...2025-10-05
- 今年二季度的比特币市场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:专业投资机构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涌入比特币ETF市场,但令人意外的是,普通投资者仍然牢牢掌握着市场话语权。机构持仓创纪录彭博社的分析师James Seyffart最近分享了一组令人印象深刻的数据:仅在今年第二季度,各类机构投资者就增加了57,375枚比特币的持仓,总价值达到惊人的336亿美元。这让我想起2017年那个疯狂的牛市,当时整个市场还在讨论机构是否...2025-10-05
- 说真的,我们都被平台算法耍得团团转太久了。每天打开手机,那些精心设计的推送就像无形的钩子,把我们牢牢钉在屏幕上。作为一个长期观察数字经济的研究者,我不得不承认当前的创作者经济已经走入了一个怪圈——平台越是强调"个性化",用户反而越失去了真正的选择权。榨取经济的黄昏记得去年采访一位百万粉丝的博主时,她苦笑着说:"我现在更像是个数据包,而不是创作者。"这句话让我后背发凉。如今的平台生态就像一个巨大的榨...2025-10-05
最新评论